電影鏡頭與相機鏡頭簡單來說就是pro vs amateur
又可以說是影片vs平面,雖然現在都可以混用,
但pro就有pro的道理,接下來進入主題啦!
“電影鏡頭一定要知道的7項事情”
大方向來說就是1.價格、2.構造、3.操作性
1.價格
看到電影鏡頭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氣勢
絕對不是什麼隨隨便便買得下手的東西
但貴確實也是貴得蠻有道理的
以一般的相機鏡頭來說,定焦、變焦鏡頭的價位從幾千塊到8萬、9萬頂
但電影鏡頭基本上都從10萬起跳,100萬一顆也是司空見慣
2.構造和材質
基本上電影鏡頭的構造大多由金屬材質、合金製成
加上防水的設計使得鏡頭本上更加堅硬、穩固
裝上攝影機後就會感受到他真的很有份量
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電影鏡頭必須要可以在嚴酷的環境中拍攝,
因此全金屬製、合金製造的電影鏡通常都可以承受各種酷暑極寒的考驗。
下方影片是zeiss cp3 鏡頭在各種環境下的測試
電影鏡有個特色,通常都會是一系列的鏡頭涵蓋各個焦段,
主要是要確保使用上會保持色澤、質感的一致性
另一方便因為在影片拍攝上時常需要更換鏡頭,
因此在構造上光圈與對焦環需要設計在同等的相對位置,
這樣攝影助理在更換鏡頭時就不需要時常調整對焦設備的位置。
3.三環 對焦/變焦/光圈
對焦環
以外觀來說,電影鏡頭口徑比相機鏡頭大上許多
他有獨特的大口徑齒輪,較大的對焦距離,
讓對焦的過程中可以更精確的掌握焦距
也就是說從起點旋轉至終點大約有著315度的對焦距離
讓焦點精確的對在攝影的物體上面,手感操控上更穩定、沈穩
光圈環
電影鏡頭保留光圈環的設計
光圈是以手動調整,不是像普通鏡頭的光圈是由機身控制,
這能幫助拍攝上更直覺且精準的操控畫面明亮的程度
另外,光圈環的設計使用鋸齒狀,可使鋸齒與追焦器結合
4.T值
T值,又稱為曝光級數,電影鏡頭獨有的光圈數值
許多人對T值(T-stop)比較陌生
我們比較常接觸到的F值(F-stop)是以光圈級數所計算的
簡單來說,普通鏡頭光圈級數的表現方式,例如,f/2,f/2.8,f/4…等等,
每個光圈值間的進光量皆差一級,因此為了能夠更精準的調整進光量,
所以當你在轉動f-stop光圈時,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畫面變亮時會出現一階一階的現象
電影鏡的光圈通常都是無段的,因此在變換亮暗時可以保持自然不被人察覺
以現代科技來說就是無段ND鏡(Variable ND)也是一樣的意思。
另一個使用電影鏡T-stop的好處在於,F-stop因生產的公司和廠商的不同,
因此就算兩顆不同鏡頭在同樣的光圈級數下,仍會有進光量不同而導致的差異;
反之,不論是哪一個廠牌,只要使用T-stop在每一顆鏡頭上,
相同數值進光量是絕對一致的,因此就算拍攝換了不同的鏡頭對光線也不會有影響。
5.呼吸效應
當我們在拍攝影片的過程中,若需要調整前後兩者物體的焦距時,就會出現所謂的呼吸效應,
但電影鏡頭通常會有較少的呼吸效應的發生,SIGMA CINE LENSES是例外,
或者說現在有越來越多便宜的電影鏡,他們各有所長,但可能在某些功能必須要捨棄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鏡開始出現非常便宜的如Rokinon、Xeen。
6.卡口mount
不同廠商的鏡頭會有屬於自己的卡口,也就是鏡頭與機身連接的部分,
例如Sony的E-mount、Canon的EF-mount…等等。
電影鏡頭則是以PL為主,只要冠上PL通常都是電影鏡,也通常很貴。
但各方如Canon、Sony也會出自家的卡口,
例如下方照片使用的E-mount用於Sony的攝影機
7. 電影鏡 vs 一般鏡頭
雖然文章開頭說這是pro vs amateur
但這是他們原生的特性,
實際使用上一般鏡頭也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電影鏡頭求的是穩、精準,一般鏡頭求的是輕、快速
對於銳利度來說現在的鏡頭已經有很高的水準
因此我們要看的是使用環境、狀況來判斷
舉例:
如果我的攝影機要上穩定器,如果使用的是電影鏡頭,
那勢必是要使用類似Ronin 2 這種較大的穩定器
而裝的是一般鏡頭,那就可以是類似 Ronin S這種穩定器
原因有2點
第一點 重量
上了電影鏡,你還需要跟焦,電影鏡是沒有自動對焦的,
因此你需要裝上無線跟焦器,接著因為攝大助需要跟焦的螢幕
又需要裝上無線圖傳,這樣一來本來就重的鏡頭搭上各種配件,小型穩定器肯定無法使用的,
如果是一般電影鏡裝上小穩定器,一個人都可以操作,還可以自動對焦。
單單重量影響甚鉅!
第二點 預算
大型穩定器需要攝大助來對焦,甚至穩定器也有專業技師
因此在這種情況你要考量的是預算。
使用電影鏡本身就比較貴,另外還需要各種工作人員
因此在工作人員較少的時候一般鏡頭肯定是最佳的選擇
不只便宜,更可以方便的達成任務,
甚至大多時候你還看不出電影鏡與一般鏡頭的差異
何必多花費那份心力與費用呢?
在真正需要的時候使用才有價值
是人在拍影片不是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