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公司就是要賺錢,請員工也是要讓他幫你賺錢,所以必須得談錢。很多人都說請一位員工必須要有他薪資的3倍產值才能讓公司營利,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老闆不只要付薪水,還有行政成本、隱形成本,再來才是你的利潤,因此這些再請員工前都要想清楚,算清楚。
你養得起員工嗎?
舉例一位薪資3萬5的員工,最簡單的算是你要乘以20%-30%的費用才等於實際花費。你要幫員工繳的勞健保費與勞退的公司自付額是很貴的,以及如果有額外給他的福利,這些都是錢。年終基本一個月就是8.3%的薪資。
林林總總加起來最少最少20%,用最低來算,35000*1.2(20%)=$42,000。這是實實在在的支出,而且員工還會覺得因為實拿不是3萬5而覺得薪水很少,你說…當老闆是不是付這麼多卻被嫌是不有點慘?
可以看看下方的公司負擔欄位,這是你每個月須要額外支付的費用

給薪水只是基本的,你再往下看吧…
承擔隱形成本,不只是薪資單上的數字
除了提到的勞健保公司負擔額和年終獎金,身為老闆,你還有更多看不見的支出。首先是勞工退休金,這筆固定的提撥是法定的義務,雖然員工不一定有感,但對公司而言卻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再來是無形的行政成本:從招募時的人力成本(刊登職缺、面試時間),到新人的教育訓練,以及員工離職一質循環,這些都是成本。這些時間都是金錢。更不用說當員工請病假或特休時,你依然要支付薪水,但他的工作卻可能停擺,這些都是營運中必須面對的機會成本。
這些林林總總的費用加起來,都遠超出了員工薪資單上的數字,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創業者在擴大團隊前會再三思量。

看不見的投資與回報
當你付出這些成本,你期望得到的是什麼?除了員工的工作產出,我們總希望可以讓員工認同公司的價值觀,希望可以一起打拼。你會想,現在還有員工會這樣? 答案是會的,就算不會你也要想辦法朝著這個方向規劃,不然情況只會更糟糕。
一位擁有高向心力的員工能為團隊帶來正向影響力,協助公司成長。相反地,如果員工只是「準時上下班、準時領薪水」,缺乏對公司的認同感,那麼即使你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他也不會發揮出超過薪水等值的效益。因此,如何打造一個能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的企業文化,遠比單純計算薪資更為重要。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成功企業願意投入資源在員工培訓、團隊活動上,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一種能帶來高回報的無形投資。

雖然說這樣有點高大上了,我們又不是大企業,甚至連小企業都沾不上邊,但是給點小福利,各種小補助、給滿出來的零食櫃這種滿足員員工的胃,也不失為一個小小的開始與方法,但這…都還是錢。大概只有老闆嘴巴劃的餅不用錢…
人,才是最麻煩的事
當你決定聘用員工,以為解決了工作量開始產出,但要小心被解決的是你!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感受與價值觀,遠比薪資單上的數字複雜得多。
你費盡心力建立的團隊,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溝通誤會而瞬間產生裂痕。員工A覺得B在搶功勞,B卻認為自己只是積極表達想法。這時,你身為老闆,必須放下手邊工作,花時間釐清真相、安撫情緒,並重新建立信任。
當員工之間因個性不合、工作習慣差異,或對某個決策有不同看法而產生衝突時,這些問題都在考驗你的管理智慧。你必須扮演協調者、裁判,確保團隊能和諧運作。更棘手的是,有些員工可能會認為自己比老闆更厲害、覺得老闆無能或不器重自己。這些心結可能衍生出各種麻煩事:故意沒事找事、偷偷搞砸事情,或用各種方式挑戰你的權威。
重點是! 這些跟賺錢無關……………只是公司請人的副作用…
因此,管理員工的難題,從來都不是把工作交代下去就好,而是如何處理「人」的問題。這些層出不窮的內耗,不但無法為公司帶來收益,還會讓你瞬間老了10歲。
我曾因為人的問題,搞的心情非常差,無法好好工作…很不想工作…超級內耗…

重新思考聘僱模式,外包也許沒有不好
綜合以上,面對高昂的成本與管理壓力,傳統的「正職員工」模式,或許不再是唯一的選擇。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採用更具彈性的用人模式,現在也流行起數位游牧,也開始有很多年輕人不想被綁住,紛紛自己出來接案,這樣的現象已經大幅增加。
因此,將部分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專業團隊,或是與自由接案者(Freelancer)合作,以專案計酬的方式取代月薪,這不僅能大幅降低勞健保、退休金等固定成本,也能讓企業更靈活地運用預算,專注於核心業務的發展。

外包有可能讓你出包
這種模式也有其缺點與挑戰,例如如何確保專案品質、如何與遠端工作者保持良好溝通等是這個方案最難的地方,外包的人員很有可能非常不穩定,導致公司出包,簡直是惡夢,有時候錢給的多並一定就有好的成果。
我們公司對於找外包很不在行,每次找的合作對象都有問題,因此頃向找過去的員工來執行,發現品質比較有保障。好的合作方會帶你上天堂…權衡利弊,看倒底怎麼樣比較省又有品質也是老闆的課題…結論是養員工很貴…又有很多責任,要想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