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說這導演怎麼這麼年輕了
做導演職務大約10年了,20幾歲與30幾歲臉蛋的稚嫩感已經沒了
只剩下拍片仔的滄桑,以前去開會都會被說很少看到這麼年輕的導演
我笑笑之餘也希望對方不要覺得我太菜
現在非常偶而才被說這導演蠻年輕的,心境上認為就算是客套話我也接受了
時不時回憶以前的這個舉動只有到了中年才會做的事,
無奈地接受增長除了經驗,還有臉的刻痕
面試的人與我年齡越差越大
我30歲左右已經蠻常面試員工,當時就算面試剛出社會的人也不覺得差距很大
而現在我只會想,如果從我創業時算起,他們在讀哪間小學?
以後是不是變成我出來工作時…他出生了沒?
器材越來越好,抱怨越來越多
現在器材5年一大變,10年前到現在器材早已突飛猛進
現在的器材,大約五年就有一次大變革。
從十年前到現在,技術早已突飛猛進──影像解析度、感光性能、穩定系統、後製流程,幾乎全面升級。
但在現場,我卻越來越常聽到工作人員抱怨:
「這台機器做不到我要的效果。」
「燈不夠多,拍不出想要的氣氛。」
「如果有xxx設備,就可以怎樣怎樣了。」
好像器材到位、人手充足,事情才能開始做。
不能說他們錯,但也覺得有些遺憾。
畢竟,如果只是花錢把事情搞定──誰都可以。
器材、人手齊備,能拍出好東西不稀奇,
真正讓我期待的是:
在有限條件下,依然能拍出想要的感覺。
身為導演我時常在想該怎麼更簡單卻有力地說故事
而器材要專業,但也要輕量、簡潔。
攝影不是靠堆砌設備,而是靠取捨與想像。
越是有限,越能逼出真正的創造力。
現在的小夥子好像很弱?
我知道,當一個人開始講「以前多厲害」,通常只是因為現在不行了,所以只能懷舊。
所以我不想講以前,只想談談現在的觀察。
現在請攝影或攝影助理做些事情,常常聽到回應是:「很累耶……」
請攝影師拿著穩定器跑起來拍個動態鏡頭,好像要了他半條命。
更何況,我們的工時其實已經非常友善了,不是那種拼命操到凌晨的環境。
但抱怨,依然不缺。
現在對員工,也要更加小心──怕他們受傷、怕他們壓力太大。
不過心裡偶爾還是忍不住冒出一個念頭:「好弱喔……」
也許,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課題。
也許,我當年也曾被前輩們這樣看著,心想:「這小子,不行啊。」
只是,當自己成了那個看著新一代的人時,
還是忍不住在心裡,輕輕嘆一口氣。
習慣了說再見
我應該不只一次形容過──員工離職,就像是一場分手。
內心會突然空了一塊,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
那大概是我創業前兩三年時的心境。
當時對每一次離開,都放得很重。
日子久了,經歷也多了,自然而然有了不同的想法。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我之前寫的《當老闆的心得》。)
現在的我,已經能更坦然地說再見,
也學會期待,彼此未來能走得更好。
我始終認為,公司對員工來說,是職涯中的一個階段。
而我們的公司,應該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自由的環境、創作上充足的空間,讓人可以真正成長。
幾乎每一位離職的夥伴,都是帶著更強的能力、更清晰的方向再出發的。
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值得驕傲的結果。
公司本身也很穩定,薪資隨著經驗穩定成長。
而人員的流動,其實就是自然的循環,
是為了迎接更適合的人才,也讓整個團隊結構有機會重新優化。
學會放手,也是一種成長。 <–你看,是不是分手才會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