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當老闆_

當老闆真的很爽嗎?-老闆跟你想的不一樣?

當老闆真的很爽嗎?10年老闆經驗談跟你說

當老闆真的很爽! 有錢賺、自由度高,只要你有能力,承得住風險,這哪有什麼問題

但是! 就是這個 但是,前提是你有賺錢(廢話..

當老闆就是會有很多風險,一個決策錯誤,就可能一夕翻船

一個月沒賺錢老闆可能就嚇死了,晚上是睡不著覺的

當老闆爽在哪裡?

老闆賺得比較多

老闆愛幾點上班就幾點上班

老闆掌握更多的資源,人脈、影響力

當老闆苦在哪裡?

因為老闆都有很多苦水,所以這一段特別長

老闆篳路藍縷的時候你沒看見

我是不相信老闆有輕鬆的,有也是極少數。平常老闆看似輕鬆,

但轉過身肯定心力交瘁,通常請人的公司,老闆開頭的努力已經大半了,

已經跨過第一道難關,富二代就當我沒說吧…

老闆面對的問題

資金壓力:金錢永遠是老闆、公司最重要的壓力來源,設備要錢、人才要錢、新嘗試要錢,什麼都要錢!

風險管理:每每徵人裁員都很頭痛,對員工是要負責的,專案的預算拿捏,新嘗試的工作項目都是問題。

時間壓力:時間就是金錢,廠商不給錢、半年後才給錢的事就不多說了….

團隊管理:人是最麻煩的事,開公司讓我最心煩的就是團隊的管理

市場競爭:要想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需要不斷提升作品質量,尋找差異化優勢,永遠都要學習

為什麼老闆愛算計

很多人都說老闆小氣,慣老闆,這是因為大家槍口一致,敵人只有一個:老闆

老闆要是不算,公司就倒了…可能沒這麼誇張啦

但是老闆需要算計才能節省預算,當人數越多,影響越大,

小小的決定其實就會影響很多,這是員工看不到的事

老闆想的是公司,想的是群體,員工想的是個人,純粹立場角度不同

例如: 當公司規定彈性半小時,員工的理解就是彈性的壓線時間到

當所有人都這樣做的時候,1人30 min,10人就是300 min,20天就是6000 min

也等於100個小時,這是真真切切的工作時間,而且這還只是10個人

因此這個30分鐘決定影響的是100小時的工時,以基本工資計算100*183=18,300

用最低的金額換算,實際會多付出1萬8的成本,而且!老闆想的不只這樣

這100小時,不只付出,是不是還少賺了錢呢? 我請人來是幫我做事的阿!

而且員工花公司的錢是沒在跟你客氣的,因此必須需要有一套規定

以上這些都是冰山一角而已

老闆最怕什麼?

第一:發不出薪水

發不出薪水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從沒賺錢到虧錢,再到週轉金不足,接著發不出薪資

這個過程也許慢水煮青蛙,也許也就一兩個月的事,但這段破產的時間

正常的老闆應該都是有說不出的恐懼吧…

有責任心的老闆還是會替員工著想的

不是所有員工都有存款的,有的是救命錢,有的是吃飯錢…莫忘世上苦人多

老闆死皮賴臉也要撐著

第二:是翻不了身

失敗是創業的常態,幾乎畫上等號了,最後一撇沒撇乾淨而已,

然後通常一失敗都會有大小不一的負債

那就看當初 槓桿開多大,看到一切努力化為虛無,

並且難以翻身,這滋味…想起來就想吐了

老闆不是笨蛋

為什麼那位員工明明就偷懶,老闆怎麼都不管?

為什麼明明這個專案不賺錢,老闆還是要接?

為什麼這樣做比較好,老闆還是不聽勸?

首先,老闆的任務之一是讓公司團結一氣罵老闆(誤…

請邏輯思考一下

開公司是要賺錢,賺的是老闆的,虧錢也是老闆的

老闆為什麼要做歸錢的事?

這10年來的經驗告訴我,沒有這種事,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公司賺錢,公司的生存

儘管有些看似不合理的做法,一定有原因,可能已經預判本來就要虧損,

因此選擇了比較不虧的那個,但是員工並不知道老闆預判這個專案

已經有問題或是注定要虧錢做關係的

公司有人搗亂為什麼不解決? 等待時間開了他? 有不可或缺的地方? 不影響公司發展?

以上邏輯有個大前提,就是公司是老闆獨資

當公司規模龐大,牽扯派系,

當公司營運非常穩定(躺著賺,那才會有那些狗屁倒灶的爛事

飽暖思淫慾,無事搞事做

老闆的原罪

老闆與員工的關係

上面提到了很多次,老闆通常就是同事間的共同敵人

沒事找話題聊就是嘴嘴老闆,拉近同事距離的好方法

公司在3-5人的時候我跟員工關係很好,但是到了10個人的時候我發現無法這樣做

10個人開始需要訂規則,開始有許多決策性的事情是會讓有些人不滿意

另外也開始有可能有小圈圈,影響公司氛微等等,這些都很容易讓人心累

進而影響工作狀態,因此老闆其實已經無法跟員工做好朋友了,

當然員工此時也不想跟老闆有啥好關係了,

我也會刻意保持一點距離,僅將工作關係經營好,

員工總有離職的時候,初期跟員工很要好時,

每當有人要離開,那滋味真的很難受,

事後總提醒自己,必須要盡量做到離職無感才比較好做事

工作嘛~

老闆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事與願違的時候誰要當壞人? 通常是老闆

有些決策雖然會被討厭,會被覺得不通情達理,

但老闆”通常”是知道儘管會如此,也必須要將決策執行下去

稻盛和夫也說過,儘管不被所有員工理解,只要是認為對公司是好的事情就必須去做

畢竟不做就是老闆的失職,身為老闆已經沒有人可以怪了,

如果沒將公司搞好,能怪的只有自己

為了不要陷入險境,必須要做出很多決定

柯文哲也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長官下決定,對的是對,不對也是對,只有不做決定才是錯

邏輯上當然會覺得下了一個不對的決定應該是錯的,

但我認為可以這樣想 : 要知道下決策之前,沒人知道這個決定到底對或不對

而不做決定可能影響的更廣,影響到時間、期限、態度、人心惶惶..等

而當發現是錯的決定,是否可以一邊執行一邊修正? 又或者是知道錯了,趕快改正呢?

身為一位老闆一直在面對未知的問題與跟時間賽跑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不做決定才是錯的

而老闆被討厭,可能剛好下了錯誤的決定?

別忘了,事後諸葛誰都會,所以才需要優秀的員工幫助老闆完成任務。

老闆的角度

能力不足的員工必需盡快開除

一間不大的公司沒有能力養冗員,必須要承認自己的眼光錯誤

必須要讓不適合的員工離開,解救公司,一位能力不足的員工會影響所有人

不能讓員工覺得他這樣擺爛都可以? 我幹嘛這麼認真?

不能讓員工覺得有個豬隊友,拖累了團隊讓士氣低落

老闆必須要承受這股難受,但必須要鼓足勇氣說出口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老闆都會這樣,起碼我每每都很不忍心

再三想著如何用更緩和的口氣來說

但是也可以轉念一想,員工可以隨時提離職,老闆理當也可以開除不適合的人

沒有一個員工不可取代

不能取代的應該只有老闆,當公司有不可取代的員工,模式上必定有不對的地方

正常的人員流動對公司是一件好事

有新血加入時常會帶來不同的活力與角度看待業務,有時是件好事

而正常的流動也可以減輕公司財務負擔,通常待越久薪資會越高、假期越多

這些都是營運成本,公司理當多照顧一起搭拼的員工,

但不可否認老員工有老員工的問題,老闆要控制好平衡,

讓人員的流動是件好事。

我強調是正常的流動,最少起碼2-3年的輪轉。那種幾個月半年的當然不是件好事。

該不該當老闆?

當然要!

我都跟員工直講,你入錯行了,這行是賺不到錢的,

再不然就是自己出去做,勉勉強強還可以

我認為員工是幫公司賺錢並且從中獲得經驗,應該要是雙贏的局面

當員工認為公司已經無法讓自己持續成長時,就是該離開的時候

每間公司對於員工都有屬於它的階段性任務

這一行很慘忍,我認為是有職業壽命的,也許每行都是?

自己必須要尋找出路,因此我也鼓勵覺得差不多了就該離開了

就算遇到好員工不忍心,還是只能含淚送走她

上面說了這麼多老闆的優缺點,你認為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