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讓觀眾和自己戴墨鏡的導演-王家衛
後現代主義,個人風格和影像色彩,善用不規則構圖,鏡像反射、點光源場景、ND濾鏡、黑柔鏡、大廣角、慢快門、24FPS。
以上是我們在學習王家衛導演把慢快門與他的鏡頭語言以及個人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的電影中,所具備的條件之一
王家衛的敘事風格與影像風格突出,帶有色彩化,在80年代的香港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進入後工業時代。
王家衛很敏銳地感受到了身處環境中後現代文化的內涵,在香港後現代文化背景下,都市人物質富足,但精神匱乏的窘境。
電影中常常出現的標誌性畫面:昏暗的酒吧、廣角拍攝下扭曲的影像、擁擠人潮中孤獨的背影……你必須自己走進他的世界裡,你才知道他想說的是甚麼。
為甚麼王家衛要這麼做!?
王家衛的電影在人物塑造上,強調自我表白的慾望,側重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考驗的是演員的「演技」也是考驗導演「分鏡」的安排
其中王家衛也打破過去已往大多數的電影以「人」為中心講述一個完整故事
獨白(soliloquy)
必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在那個時間裡他們拒絕瞭解別人,也拒絕被別人瞭解並加入文學性十足的台詞
顯現現實都市生活中的荒誕,強調展示在現代社會中小人物處境的尷尬
蒙太奇(montage)
這種類型的影片拍攝剪輯手法,雖然已經很氾濫,但在這之中合適的運用就顯得格外的重要,透過「第三動作的行為」可以更加了解主角的處境以及思緒
不規則構圖、鏡像反射
就像日常再與旁人對話你不想面對他人時會想避免與對方對視,暗示情節走向緊接著發生的不穩定、混亂及爭吵。
慢快門、24FPS
一般的電影或電視的影片規格為24、29.97FPS代表的是一秒的影片會由24、29.97張照片所組成
但王家衛在拍攝時利用將快門放慢一秒可能剩下10格(1/10)的影片並再輸出播放時再補足24幀的格數
但因為補幀的畫質一定會比較差王家衛就是利用這點讓畫面看起來朦朧朦朧、不是很銳利的畫面,看起來很快但其實很慢。
《重慶森林》中,主角在喝咖啡,背景中的從模糊而快速流逝,留下長長的拖影
這些鏡頭語言具有獨創性,同時又契合人物情緒的電影鏡頭,突出主題,也被認為是王家衛的經典拍攝手法之一
拍攝手法雖然很簡單但也很難,因為採用的是慢快門拍攝,將相機快門控制在1/30之內,用三腳架加穩定器拍攝,只需記住快門越慢,運動狀態下的人物拖影越長,如何在長長的拖影展現出演員的臉及演技,這才是導演與攝影師厲害的地方。
結語
講了那麼多的拍攝手法,說了那麼多厲害的地方,那王家衛導演所執導的電影到底好不好看,我只能說很吃「感覺」,看了就知道了。